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对于扬州,古人曾用“烟花三月下扬州”“绿杨回首忆扬州”“人生只爱扬州住”等诗句来赞美和向往扬州,而当你真正走进这座城市的时候才会发现,其独特韵味不仅是秀丽的美景、精致的美食,还有慢慢散发出的、令人无法拒绝的“历史味”“文化味”“书香味”。如何保护好、记录好城市的这些“味道”,档案如同宝盒将其一一收藏起来,成为城市文脉绵延发展、社会记忆构建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里,弥漫着厚重的“历史味”
档案是城市记忆的忠实守护者。在扬州市档案馆里保存着大量珍贵档案,据统计,市档案馆目前馆藏有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志书家谱、字画档案等,总计463个全宗23万卷30多万件。在这些档案文献中,清代、民国等时期田房契税142件,最久远的一份档案是清康熙七年(1668年)形成的契约档案;复制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近6000件有关扬州的清宫御档魅力不减,见证了清代扬州的盛世繁华;地方志中较早的有明代盛仪等纂修的《嘉靖维扬志》,内容较全的有清雍正年间尹会一等纂修的《重修扬州府志》,还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许多府志、州志、县志、史稿、史话、通典、丛刻、图志以及名胜录、览胜录等,保存完好,十分难得;家谱、族谱中以《朱氏挂牒》《丹徒李氏家乘》最为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最特别的当属扬州17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档案;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所形成的文书档案,是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要部分。这些承载着扬州记忆的档案静静地向人们倾诉着扬州的前世今生。
“扬州为我国有名古城,名胜古迹图书古物遗留极多,此乃我民族文化之珍贵遗产,我党、政、军民团体应对所属人员进行教育,提高到党的政策上来认识,不独应率先倡导,加意爱惜,且应严格保护,防止任何人破坏。”这段文字来自市档案馆保存的全市最早的一份澳门和记娱乐场,菠菜导航网:古城保护的历史文献——《解放后扬州首发古城保护令》。扬州市档案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1949年1月25日扬州解放,很快就成立了扬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并颁布了澳门和记娱乐场,菠菜导航网:保护名胜古迹和图书文物的第一号通令。通令明确了扬州古城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表达了政府致力于保护名胜古迹和图书古物的决心和态度。从这份文献可以看出,在当时扬州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时候,我们的党就有相当高的文物遗产保护意识。
围绕“古”字做文章,古城焕发新魅力。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后,30多年来,扬州坚守文化名城保护和复兴之路,使得扬州的名城保护水平一直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多个荣誉,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古城格局,河城环绕、水城一体、水系畅通的布局,以及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独特个性和风貌,走出了一条符合扬州特色的古城保护之路,被誉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扬州模式”。可以说,古城充满了“历史味”,而档案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些历史的“味道”。
这里,浸润着浓浓的“文化味”
在扬州,为了让古城的文化桂冠更加名副其实,档案人把城市记忆的记录收藏、征集保护、挖掘传承、开发利用作为工作的重头戏,主动担当起城市记忆守护者的角色,记住乡愁、留住乡景、记录乡音、传承乡情,让人们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
记住乡愁,守住传统文化的根。近些年来,市档案馆突破陈规,在档案特色化、系列化征集的基础上,又采用多部门联动的方式进行规模化征集,尤其是名人档案、书画档案、特色档案等门类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扬州,吴氏家族可谓家喻户晓,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吴氏四杰”家族档案征集过程中,剥茧抽丝,寻找线索,30余人次赴北京、常州、昆明等地拜访看望吴氏后人,宣传名人档案保存的重要性,用真情、真心、真意打动了吴氏后人。2017年11月,吴氏后人在乡愁、乡情的激励下,主动将家族珍藏百余年的《吴筠孙殿试卷模考手书》、测海楼藏书《钦定佩文韵府》60册等珍贵而稀有的档案捐赠给或寄存在市档案馆。吴氏后人感动地说:“扬州市档案馆的同志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家里的过去。”此后,吴氏家族捐赠档案的做法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挥不走的乡愁牵动了许多扬州在外游子的心,不断有名人怀着浓烈的乡情,纷纷主动把家族档案放在档案馆保存。
留住乡景,留住“活的文化”。在扬州市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由3人组成,身着印有扬州档案方志形象标志的背心,全程参与记录全市各项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工程,经常游走在老城区、老街巷,用镜头记录下珍贵历史瞬间,用影像讲述城市发展的故事,他们就是市档案馆的“拍记队”。几年来,“拍记队”拍大事、记大事,拍变迁、记发展,拍民俗、记民生,以档案人的独特视角为古城留存了大量温暖、美好、生动的影像记忆。
记录乡音,传承地方文化。早在2004年12月,扬州市就建立了由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市政协文史委、党史办、档案局、方志办有关专业人士组成的口述史料研究会,特别是近年来创造条件开展了部分名人的口述档案完善工作。市档案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强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是挽救城市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今年市档案局正在与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合作开展以“印象扬州——文明之路”为主题的扬州文化名人口述档案采集工程,与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合作推进扬州文化名人口述采访工程,在劳模档案规模化征集工作中为老劳模建立口述档案,通过挖掘“活记忆”,保存并传承城市的记忆。
这里,飘散着悠悠的“书香味”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书香四溢,那么很难品味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情感、城市记忆,也很难触摸到城市跳动的脉搏。深度开发利用馆藏的城市记忆档案资源,以编研产品的形式反馈社会,让社会有感、让公众产生共鸣,则是扬州市档案部门为城市留存记忆的另一条发展路径。
近年来,扬州市档案部门编硏出版众多档案文化产品,在浓浓的书香中,用情怀和行动传承城市文脉,唤醒城市记忆。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扬州市档案局合作编辑出版的《清宫扬州御档》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2010年8月,《清宫扬州御档》被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正式立项,成为国家级专项研究课题。2010年10月,作为国家清史工程《档案丛刊》之一的《清宫扬州御档》在扬州首发。该书全套18册,计12968页、5763件折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资料性、可读性,其中绝大部分折件为首次公开披露,弥足珍贵,成为扬州市政府对外交往的赠送礼品之一。
书香常伴,档案同行。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市档案部门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多种渠道主动向社会公众讲述城市故事,与市民共同分享城市记忆。出版的《运河串珠》荣获2017年江苏省档案文化精品特等奖;策划和启动的“扬州记忆”档案文化系列丛书编纂工程,出版的《扬州历代地方名官》《测海楼吴氏珍档解读》《扬州市情(2018)》,彰显了扬州特色档案文化精华;编印出版《扬州档案馆藏名家书画作品集》,收录了185位古今书画名家作品255件;编纂出版《新扬州新跨越》,全面记录了扬州、泰州分设20年来扬州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成就、重大决策,一书尽览“扬州20年巨变”。市档案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编研产品的出版面世,为社会各界多角度、深层次了解扬州发展、研究扬州文化、传承城市记忆提供了权威珍贵的资料。下一步,扬州市档案部门还将在编印展示扬州公园城市、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和科创名城风采的图书,举办档案文化展览等方面积极发挥档案价值,让公众共享档案文化财富。”
毫无疑问,城市记忆是社会记忆、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同时也是档案记忆。这些记忆是我们回味过去、立足现在、憧憬未来的珍贵资源和动力,留住这些精神财富,就是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