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江门、江门疾控
2023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营造预防接种的良好氛围,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2023年宣传主题为"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手段,只有接种 了疫苗,我们的宝宝才能获得保护,才能免受传染病的侵害。全社会要共同关心、关注预防接种,提升群众接种意愿,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维护全民健康安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稳定。
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海报(一)
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海报(二)
那什么是预防接种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你知道“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吗?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确立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为“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旨在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了解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海报(三)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海报(四)
2.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式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婴儿刚出生时,体内有少量母体传给的抗体,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抗体逐渐减弱或消失,婴儿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大。有些疾病一旦感染就不可能治愈,但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接种疫苗,以增强儿童预防各种传染病的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
3.“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区别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常说的“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取而代之是“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是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儿童监护人应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等。
“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大原则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宝宝又没有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禁忌症,那就尽量接种。如: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Hib疫苗、肺炎疫苗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防病的需要,有些“非免疫规划疫苗”也可能会划入“免疫规划疫苗”。
国家将完善各项政策,及时将安全有效、群众需求迫切、财政可负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提升群众获得感。
4.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怎么办?
疫苗作为预防针对传染病的特异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孩子接种后出现38℃以下发热、轻微皮疹等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加强观察,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和保暖; 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应尽快与接种医生联系。 并非所有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均与疫苗接种有关,可能是偶合症等。孩子如果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且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申请做异常反应诊断。
5.为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
6.接种疫苗后一定不会得病吗?
预防接种的原理是将已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细菌注射入体内,使身体认得他们并激活防卫系统,从而产生出专门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对抗未来这些病毒或细菌可能引起的疾病。总体来说,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绝大多数受种者不患接种疫苗所针对的疾病。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5%-95%,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可能免疫不成功。
下面给大家附上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表
大家注意查漏补缺噢!
↓
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预防接种知识
我们还准备了相关小视频
一起来看看吧!
相关附件:
来源:健康江门、江门疾控
2023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营造预防接种的良好氛围,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2023年宣传主题为"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手段,只有接种 了疫苗,我们的宝宝才能获得保护,才能免受传染病的侵害。全社会要共同关心、关注预防接种,提升群众接种意愿,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维护全民健康安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稳定。
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海报(一)
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海报(二)
那什么是预防接种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你知道“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吗?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确立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为“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旨在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了解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海报(三)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海报(四)
2.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式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婴儿刚出生时,体内有少量母体传给的抗体,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抗体逐渐减弱或消失,婴儿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大。有些疾病一旦感染就不可能治愈,但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接种疫苗,以增强儿童预防各种传染病的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
3.“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区别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常说的“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取而代之是“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是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儿童监护人应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等。
“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大原则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宝宝又没有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禁忌症,那就尽量接种。如: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Hib疫苗、肺炎疫苗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防病的需要,有些“非免疫规划疫苗”也可能会划入“免疫规划疫苗”。
国家将完善各项政策,及时将安全有效、群众需求迫切、财政可负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提升群众获得感。
4.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怎么办?
疫苗作为预防针对传染病的特异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孩子接种后出现38℃以下发热、轻微皮疹等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加强观察,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和保暖; 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应尽快与接种医生联系。 并非所有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均与疫苗接种有关,可能是偶合症等。孩子如果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且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申请做异常反应诊断。
5.为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
6.接种疫苗后一定不会得病吗?
预防接种的原理是将已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细菌注射入体内,使身体认得他们并激活防卫系统,从而产生出专门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对抗未来这些病毒或细菌可能引起的疾病。总体来说,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绝大多数受种者不患接种疫苗所针对的疾病。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5%-95%,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可能免疫不成功。
下面给大家附上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表
大家注意查漏补缺噢!
↓
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预防接种知识
我们还准备了相关小视频
一起来看看吧!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