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相关附件:
从今年唯一代表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与村落”,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再到全国最大的水下考古发现“南海Ⅰ号”……广东都投入大量资金保护。
“开平碉楼与村落”从2000年提出申遗至今,投入1亿多元进行保护维修与环境整治,对四个申报点的碉楼进行养护性维修,并整治、改造和拆迁了周边不协调的建筑。目前,开平1833座碉楼已经全部建立了文字、图片和电脑资料数据库,并配备了300多名碉楼普查员和护理员。
同时,广东另一个项目也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国水闸遗址组成的“南越国遗迹”。2006年底,南越国宫署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后,广东在此前对遗迹保护发掘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保护规划,将5万多平方米的保护范围进行了功能分区,针对不同功能区内遗址文物保护展示的具体要求,实施相应的保护和展示方式。
今年,沉没在广东阳江海域的南宋沉船“南海Ⅰ号”也引起了关注。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Ⅰ号”的打捞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海洋考古项目。
为了打捞“南海Ⅰ号”,财政部审定了90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财政部拨款3000万元,剩余全部由地方财政补足。为了保护和展示“南海Ⅰ号”,广东省政府又拨款约1.6亿元,在阳江海陵岛闸坡十里银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Ⅰ号”被打捞出水后,将被整体移至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的“水晶宫”,进行考古发掘并供游人参观。(新华网广州 赖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