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相关附件:
标志着文化遗产保护从政府走向民间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渐行渐远。但回首2007年的中国,我们又怎能绕得开“文化遗产”这项“与时间赛跑”的浩大工程?一个又一个文化传承形态变成纸面上翔实的文字,一支又一支朴拙的乡歌野调成为民间传承的重要环节,一段又一段遥远模糊的故乡场景变得日渐清晰,一座又一座文化名城延续着古老的中国记忆。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中国为维护脆弱的文化生态所做出的努力令全世界瞩目。
中国是遗产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遗产,这是一个紧迫而艰巨的课题。“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一个民族才能形神兼备,神韵独具,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的一席话语重心长。
2007年,政府的重视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走向正轨,财政部、文化部、建设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多个部门的参与重视,使得文化遗产——那些通往往昔文明的路标日益清晰可见。我们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遗产组织的肯定。
在新西兰“花园城市”基督城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广东开平碉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至此,中国已有24个文化遗产、5个文化自然双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建设的同时是流失。也是在这届大会上,中国有6个项目——故宫、长城、圆明园、丽江、布达拉宫和云南三江并流处——在这次会议上就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释,与“濒危名录”几乎擦肩而过。现代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嬗变,使文化遗产饱受冲击,渐渐失却生存的土壤。联合国2007年评选出全球十大濒危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大多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西藏赫然名列其中,毁灭的威胁来自“过度开发”。“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基绍尔·劳说:“如果有关部门不及时采取恰当措施予以补救的话,名单上的景点将会消失。”
经历了一年多的甘苦,“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7年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5月23日至6月9日,为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特别会议的召开,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办。行进中的无形文明在这里进行着“活态”展演,令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如痴如醉,叹为观止。
也是在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专家惊呼:“我们每天都有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但正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易逝、口传心授等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流失状况要比物质文化遗产更为严重,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习俗、礼仪面临灭绝危险——80多种少数民族和地方语言中1/8濒危衰退,纳西古乐、内蒙古长调以及各民族民间的织锦、服饰、印染工艺,风筝、彩灯、皮影戏、年画、谚语、歌谣、故事等都在逐渐衰退或消失,民间文化典型器物也流失海外——保护非物质文化工作处于十分关键的阶段。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样式远离衰亡,不仅是与会专家和学者,也是亟待全社会着力探求的课题。
风已经翻过2007年的最后一张日历,数不清的记忆从此将横亘在我们心底。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近评选出了2007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埋有1500多名死于瘟疫的人的古代万人坑在威尼斯附近的一个小岛上被发现,英国史前巨石阵附近的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日益轮廓清晰,埃及最著名女法老木乃伊揭开了一段被刻意销毁的历史的新谜底,日本科学家在与那国岛附近海域海底发现了一座2000年前因地震沉入海底的石城遗迹,意大利北部城市曼托瓦附近一对葬于数千年前相互拥抱的男女遗骸见证了人类“永恒的爱情”……放眼世界,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每周都有重大考古发现,每周都有澳门和记娱乐场,菠菜导航网:人类历史的新理论发表。
茫茫莫辨的时间彼岸,尘封的谜底在一个个揭开。正是这些不断被重新拾起的历史记忆,让我们看到中华文明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地位,看到我们工作之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正是这些不断被重新拾起的历史记忆,让我们更加努力地探索通往人类起源和昔日文明的路标。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处理好经济繁荣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如何保护自己的文明,为人类传递一份珍贵、不可替代的财富,再次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人民日报 李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