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开平,在清顺治六年(1649年)立县,到现在只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时间不长。当时由恩平、新兴、新会县划地建县的目的,只因这些地方是他们的边陲,鞭长莫及,盗贼蜂起,遗害地方,因此立县镇之。由于它不是古老的县份,所以就没有多大的远古文物。楼冈北边马山上的开元塔和金章阁,算是县中的铮铮者。
开平立县后的—百年问,在科举上是寂寂无闻的,总没有半点“功名”,历任县官,为了掩饰自己的教化无能,都推说开子“风水”不好。到了清乾隆十六年(1750年)如县叶重秀,稍懂堪舆,认为马山是开平的门户,学宫的前屏,就倡议在马山上建一个七丈离文塔,作为振起开平的文笔。文塔建成之后,开平果然出了几十举人、贡生之类,但仍是寂寂无名的。到了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江西吉水人张帮秦,重来开平治县,他走遍开平的山山水水,为开干的“文运昌隆”而奔波劳碌,也看到当时马山文塔的倾圮,对开平文运的影响。因此,他带邑中绅耆登上苍城西北的北顾山,遥指马山是县城(苍城)的锁钥,认为增高塔层,使与苍城学宫的地阶相齐,仿佛凤凰城之形势,文笔凌空磅礴,同时在文塔之左再建一“文印”,这样开平之人才便辈出,官运亨通云云。此论得到邑中绅耆附议,因此就在这—年的七月,购置材料,动手兴建。将塔加高二丈,并在左过建一“金章阁”作为“官印”,建成后的当年秋闱(道光癸卯科),开平果然出了一个传胪(殿试第四)司徒煦,(官至翰林庶吉士,童川府回知)以及其他的“功名”之士。确实为开平“科举”史上开一个新纪元,因此,文塔又叫“开元塔”,但是开平始终还没有出过“状元郎”。
据说,规定要出了“状元”,塔门才能打开。因此,塔门直至现在还没有打开过。只在第四层的塔身上才开有门口。至今人们只能在举脚周围浏览它的壮观。
开元塔和金章阁,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自然侵蚀,金章阁全都倒塌,开元塔顶也残烂不堪,成为历史的陈迹。后来在1946年,楼冈人吴尚志任开平县长时,认为开元塔和金章阁,是我县的文物,不应任其残烂覆没,便发起重修,恢复旧观。这一倡议,得到人们的支持,海外侨胞囊裹助,终于把它修复。但到现在又经历了四十多个春秋了,一次雷雨大作,塔顶的塔刹“铜葫芦”被失落而散失,塔顶石块被击碎,罅隙中长满了杂草和雀屎榕,成为喜欢高楼的八哥鸟的理想营巢处。游人到此,鸟人三五成群,时而绕塔环飞,时面降落塔顶仃立,吱吱喳喳地鸣唱,颇有情趣。
在这里顺补—笔,我县于1984年文物普查时,得知被雷电击落的塔顶“铜葫芦”为当地群众拾回收藏,便征集回县保管(现藏于县华侨博物馆)希望有朝一日重修此塔时,持“铜葫芦”重置塔顶,使其重展当年的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