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八景”指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八处景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收录有“潇湘八景”,为“八景”之始。后世“八景”多出现于地方志书,志书中的“八景”,有自然景观,亦有人文景观。开平县于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立县。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开平县令陈还主持编修第二部《开平县志》,始有“开平八景”之说,从此文人墨客作诗赋咏“开平八景”者甚多。
清道光三年(1823年)《开平县志》地图(水口、沙冈局部)
1932年《开平县志》记载的“赤水口水”“赤水归帆”
“开平八景”其一为“赤水归帆”,此赤水并非今日开平西南部之赤水,而是潭江支流赤水口水(今名新桥水,又名水口河),该河流源出于开平东北部的皂幕山,向南流经水井、月山,在水口雅岗与西来的月山水汇合,至水口埠连接潭江。1932年《开平县志》卷四舆地略载:“赤水口水,在城东五十里。源出皂幕山,南流历梁金山,东南至水口埠入大河。昔人题‘赤水归帆’为八景之一”。
赤水口水(新桥水)与月山水交汇处,土名“鳡鱼咀”
水口埠,前身为始建于宋末元初的太平墟,时属新会县辖。据明万历十七年(1609年)《新会县志》记载,古博都已有水口墟。为与新会双水区分,水口又曾用名“单水口”。清代初期,水口埠已设有渡口,是开平、新会、新宁等县的水路交通枢纽。清道光三年(1823年)《开平县志》记载:“水口埠渡,每日开往新会;水口埠张姓渡,逢一开往佛山;水口埠古庙渡,一六开往江门;水口埠邝何麦许姓渡,一六开往江门,二七开往赤坎”,可知当时水运之繁盛。水口埠南临潭江,江面宽阔,向东可往新会,向西可溯三埠、赤坎。傍晚商船归航,泊于水口埠,帆影翩翩,波光粼粼,景致甚佳。清道光三年(1823年)《开平县志》卷三疆域志有此描述:“赤水归帆,赤水口为大墟市,地面宽阔,东接新会,贾船来往如蚁。值夕阳停泊之时,各船扬风急,远视百十艇衔尾而进,风帆叶叶,俱隐现于烟村杳蔼之间”。数百年来,水口作为开平重要商埠,客货轮船来往不绝,“赤水归帆”一景仍历久弥新。
当今“赤水归帆”
清代以“赤水归帆”为题的古诗:
渡头烟火起林间,栖鸟依依望树还。几片春帆归远浦,半桥斜日挂前山。樵夫隔水行歌返,渔父中流罢钓闲。幸得时清沧海晏,客舟无戒渡江关。
——开平县令陈还
野戍孤烟起,群趋赤岸回。帆悬斜影遍,桨划暮天开。鸟鹊归飞急,牛羊晚下来。朝随明月上,乡思远相催。
——东莞陈阿平
蒲帆千片隔江浔,风利樯危似不任。道路未穷红蓼岸,乡园先指绿杨荫。凭栏望远闺人意,破浪陵虚海客心。正好归来歌孔迩,桃花潭水让恩深。
——新会梁迪
石矶西畔市桥东,几片归帆入远空。鼓棹波摇青雀舫,连樯香挂碧荷风。船头欲暮家山紫,暝色频催夕照红。席卷今宵何处泊,遥寻墟里系乌篷。
——开平张庭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