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性理论和典型性论断,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方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定要从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上来一个根本转变。 第一,洞彻深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认知与参透人与自然的关联。 人与自然两者是生死存亡共同体,倘若人对自然进行毁伤与摧残,那这种重伤便会反噬过来侵害人类自身。这是不可抗拒的定律法则。生态环境没有代用品或替补品,一旦丧失殆尽,就无法再生。名目繁多的生物、沁人肺腑的新鲜空气、源清流洁的水资源、秀丽的万水千山,这些都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生态资源。 在调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矛盾难题时,要首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切不可超过其承载限度过分进行破坏生态的经济活动或人类行为,要给生态环境留下调节的空间和时间,在适当满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同时,也要给我们的后代留下较好的环境和资源,不可过度利用,造成生态资源毁灭不可再生。 第二,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观念的基调作为导向,让生态环境的颜值更加美丽,让经济发展搞得更有起色。 倘若用破坏生态环境作为“金山银山”的成本,这是万万不可为的,代价太大。“绿水青山”建设好了本身就是财富,没有良好的生态,仅有蓬勃的生产力也没有用。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自然保护好了其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保护得越好增值的潜力就越大,保护生态就是在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生态资源有源源不断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动能。生态优势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以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倘若我们把发展和保护当成矛盾对立的两个因素,那便不能得互利,反而有害。 我们应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看到发展和保护的内在关联性,用哲学中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对待二者,深刻而透彻地认识到保护好绿水青山是长久之计,唯有这样,经济发展的前途才能青云万里。 第三,要做到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这两个要素,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协力同心,使得生态环境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力。 保护好绿水青山就好比人拥有了“铁饭碗”,优质生态环境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财富。这对于各地发展的启示是,不要以破坏污染绿水青山创造效益,而应当在绿水青山上面下功夫,先保护好绿水青山,然后才能让其发挥功能与效益,因地制宜地开发和保护环境,才是长久发展的金点子。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人“心学”必修课——“三个为什么”100问》)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