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历史和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阶段,到了通过生态修复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阶段。这是从全局意义上做出的判断,但是区域能力并不均衡。一些地区没有经济和技术能力解决本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通过区域统筹的方法予以解决。 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广大绿了青了的区域特别是乡村,交通不方便,工业不发达,人才资源缺乏。大多属于被扶贫的县域和乡镇,其近期缺乏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可以通过国家财政和科技支持,把这种能力的提升和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有些地方相当比例的区域被划入生态红线,难以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措施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可以通过国家财政支持,提升其保护生态和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康养业的积极性。而国家财政对这些地方支持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发达地区提供的工业经济税收与城镇化土地税收。可以说,没有工业发达地区的充足财政保障,就没有全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生态的全面和深入保护。 从另一方面看,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总体稳定、自然资源的持续供给,离不开欠发达地区生态安全和自然资源支持。比如,青海、内蒙古、西藏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稳定全国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其提供的水资源对稳定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发达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按照区域公平发展的原则及生态补偿和资源补偿理论,这些地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理应获得经济发达地区或者资源输入地区、生态受益地区的经济支持。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全局意义上的工作,一些地方和行业在制定本地绿色发展规划和政策时,还应当结合本地的主体功能区定位,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不能搞“一刀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