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工柳,开平月山镇北三和里人。他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罗工柳自小在家乡读书。1931年到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就读。当时,东北三省沦陷于日寇,华北形势危急,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罗工柳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初中毕业时,学校当局以“思想危险”为名,取消他升入高级中学的资格。随后,罗工柳考入培桂中学当职员,负责抄写刻印等事务。 罗工柳在业余之暇,喜欢绘画。有一次,他被国画教师黄少强发现,就将他推荐给美术名师孙伏园。孙伏园很高兴,当即写信给杭州艺专学校,介绍罗工柳报考。1936年,罗工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杭州艺专学校,被录取为免费生,入学第一年,不分专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迁往湖南长沙,后又再迁到漕陵。 1938年初,罗工柳的朋友力扬写信告诉他: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主持三厅工作,是一个好机会。于是罗工柳离开艺专,前往武汉,参加了三厅艺术处工作。在此期间,罗工柳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并筹组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全国木刻展览。同年6月,赖少其接替了罗工柳的工作,罗工柳入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是年10月,罗工柳作为鲁迅艺术学院木刻工作团团员,到太行山抗日前线工作。 1939年1月,罗工柳被安排到《新华日报》(华北版)工作,那时生活非常艰苦,环境十分恶劣,经常要跟随朱德总司令到处转移。 1942年春天,罗工柳离开太行山,回到延安。同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1946年秋天,罗工柳被调到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文艺学院担任美术系主任。1949年,北平解放,罗工柳从太行山进入北平,在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任教。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后,罗工柳除担任学院内中共领导工作外,还从事教学。这时期,他创作了《地道战》和《整风报告》等名作,还参加了人民币图案的设计工作。 1952年3月,罗工柳参加了以作家巴金为组长的文艺工作组,到朝鲜战场深入生活。他曾十渡临津江,四次住到前沿坑道,画了许多素描、速写,还写下了战地生活日记。从朝鲜前线回到北京后,徐悲鸿提名让罗工柳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 1955年,罗工柳参加北京“十大建筑”的内部装饰、美化、布局等工作。为了搞好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装饰工作,罗工柳南下井冈山,相继创作了《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井冈山》、《上井冈山》等历史画卷,受到高度评价。 60年代初,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创作任务告一段落后,罗工柳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工作。他除了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之外,还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务。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