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9日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后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思路,按照市委提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克服困难,稳中求进”的要求,紧紧把握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的步伐,抓好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工作,实施强镇富民战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势头。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基本实现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注:公报中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一、综合
2002年,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全面回升,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同步提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2.77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10.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2亿元,增长3.70%;第二产业增加值54.32亿元,增长10.90%;第三产业增加值45.03亿元,增长11.8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9:48.2:39.9,第一产业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仍居主导地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600元,比上年增长9.01%。
市场价格在低位运行。2002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去年下降1.34%,降幅比去年减少1.7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指数下降0.7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微升0.44%;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1.13%,其中服务业价格指数上升6.70%。
城镇劳动就业压力较大。年末全市非农从业人员159246人,比上年下降0.67%。其中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24497人,下降1.99%。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登记失业人员585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57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物价持续低位徘徊;需求结构性矛盾还未能有效解决;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镇级经济发展不平衡;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33亿元,增长4.82%,实现农业增加值13.42亿元,增长3.70%。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22.05万吨,其中稻谷19.90万吨,减12.97%;水果总产量28157吨,增25.03%;蔬菜总产量33.08万吨,增11.10%;肉类产量41592 吨,增3.75%;水产品产量23653吨,增1.02%,其中优质鱼6479吨,增4.23%。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播种面积64.75万亩,减9.89%。经济作物15.29万亩,增6.40 %。其中花卉种植面积4093 亩,比去年增104.65%;蔬菜播种面积28.71万亩,增15.29%;水果年末面积15.50万亩,增0.25%。
镇级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67.77亿元,增长2.06%,其中集体企业31.0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82.94亿元,增2.61%,其中集体企业35.73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在化纤、纺织服装、水暖卫浴、食品等优势行业的带动,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增加值43.53亿元,增长 17.2%。全部工业总产值236.8亿元,增长12.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4.92亿元,增长11.6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企业48.02亿元,增长17.50%;集体工业企业 24.30亿元,减15.89%;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2.70亿元,增长52.93%;外资工业企业48.12亿元,增长19.98%。
工业生产产销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49.51亿元,产品销售率96.51%,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49.20亿元,增长12.76%,利税总额8.45亿元,增17.8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7.51%,亏损面下降3.66个百分点。几大优势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其中纺织业增长30.28%,服装制造业增长31.14%,合成材料制造业增长28.51%,建筑用金属制品业增长20.99%,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增长13.45%。
建筑业生产明显下降。全年建筑安装总产值13.11亿元,比上年减14.93%。建筑业单位施工项目为581个。工程结算收入13.39亿元,比上年减18.91%。实现利税总额0.63亿元,减14.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8.41亿元,增长96.0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0.78亿元,减38.04%;房地产完成投资2.35亿元,减0.53%;其他项目完成投资6.56亿元,减9.52%。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34个,比去年减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9个,减7个。民资投资显著增加,全年民资直接投资2.59亿元,同比增长29%。
房地产开发有所放缓。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9.8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5.95%;竣工面积18.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1.11%;住宅销售面积16.5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91%;住宅销售额1.76亿元,减少4.31%。
2002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1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新增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的项目有:110KV三江输变电站、110KV龙胜输变电站——变电设备能力4万伏,输电线路长8公里;涤纶公司的年产6万吨瓶吸切片设备等。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8.84亿元,增长15.1%。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61.48万吨,比上年增长5.02%,货物运输周转量3149.82万吨公里,比上年减1.19%;客运量702.31万人,比上年增长11.34%;客运周转量43170.4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55%;港口货物吞吐量44.49万吨,比上年增26.81%;全年装卸量66.79万吨,比上年增长 4.01%。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904万元,比上年增长15.70%,全市人均年函件用邮量12件/人,比上年增长50.00%。全市固定电话16.47万部,比上年增长13.59%,固定电话普及率24.2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8.2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6.87户/百人。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家庭电脑普及率不断提高,年末互联网用户2.09万户,比上年增长20.77%。
六、国内贸易
2002年,国内市场平稳增长,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市场商品货源充足,品种繁多,物价略有下降,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7.55亿元,比上年增12.34%,餐饮业8.08亿元,增长12.49%。各类集市贸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年成交额15.1亿元,比上年增长50.55%。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显著回升。全市外贸出口总值4.43亿美元,比上年增8.19%。其中国有企业出口产值2.41亿美元,比上年增6.13%;外资企业出口产值1.94亿美元,比上年增6.50%。
实际利用外资有所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0%。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80%。外向型企业543家,三资企业337家,“三来一补”企业206家。
旅游业蓬勃发展。我市立园被评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并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2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49.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90%,其中国内旅游者128.37万人次,国际旅游者21.00万人次。在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中,旅游饭店住宿旅客19.10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5.76亿元,比去年增长20.0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30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1.52亿元,旅游商品创汇311.30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7%。
金融业各项业务不断扩大。全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9.61亿元,比上年增长8.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14亿元,比上年增长9.67%。各项贷款余额89.7亿元,比上年减9.19%,其中短期贷款70.73亿元,减10.85%;中长期贷款13.42亿元,增长1.08%。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保险业务承保额17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各项保费收入1485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6.0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88.82万元,比上年减10.89%,人寿险保费收入883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22.85%。支付各类赔款4145.25万元,其中财产险支付976.92万元,人寿保险支付327.33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数24546人,其中高级职称363人,中级职称2509人。全市科技人员数9480人,其中高级职称217人,中级职称1322人。科技事业取得较好成就,全年获得科技进步奖42项,其中地级市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41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9家,其中省级10家,江门市级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不变价)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3.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产值的比重上升,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值1.60亿美元,占出口产值的36.25%,比上年增2.05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义务教育成果,改造薄弱学校,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全市全年投入4603万元,新建改建校舍7.87万平方米。全市在校学生13.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所,在校学生3297人;普通中学44所,在校学生50970人;小学243所,在校学生7662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教育有新发展,幼儿园40所,在园儿童22390人。初中入学率98.5%。全市高考录取人数为1948人,比上年增加605人,升学率为85%,升学率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文化馆1间;文化站18个;博物馆1间;美术馆1间;图书馆5间,总藏书量21.50万册;报社1家,全市报纸出版量234万份;电视台1家,电台1家,转播站1个;市(镇)影剧院8座。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专科防治所、站2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病床床位1272张,其中医院880张,卫生院362张。卫生技术人员2090人,其中执业医师541人,助理医师133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热情高涨。成功地承办由中国乒乓球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2年“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广东主场的比赛和举办“奔达杯”龙舟锦标赛;以群众体育推动全民健身为目的,开展多种多样的基层性体育活动,举办各种体育活动20次,参加人数6500人次。
十一、人口与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679351人,其中男性341982人,女性337369人。非农业人口281924人,占总人口的41.50%。全年出生人口6938人,出生率为10.22‰。死亡人口3960人,死亡率5.84‰。全市净增人口2978人,自然增长率4.39‰,比上年下降0.09个千分点。
养老、失业保险制度运行水平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深化。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5199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067人。有78395名干部、职工和17368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38381名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工伤保险36641人。参加生育保险33719人。17368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十二、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9629元,比上年增长8.12 %;农村人均纯收入4611元,比上年增长2.99%。居民住宅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竣工住宅面积17.71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16.55万平方米。
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继续改善。自1992年以来,至今已创建各级文明村649条,其中广东省文明村镇3条,江门市标兵文明村22条,澳门和记娱乐场,菠菜导航网:标兵文明村108条;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11个。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17个,投入资金3113.37万元。城区每周空气污染指数全年最高69,最低43,空气质量优占11.54%,空气质量良好占88.46%。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