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年发展报告会在京举行。会议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农科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当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化。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冯忠武主持会议。会上,副院长王汉中、孙坦发布了十大标志性科技成就和十大标志性改革举措。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中国农科院建院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中国农科院的历史性贡献,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全院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农科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贺信精神作为全院改革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要求、总抓手,牢记国家队使命,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担当,以服务国之大者为己任,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奏响了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强音。 会议指出,十年来,中国农科院全力支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农科院始终牢记总书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重要指示,把科技支撑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部署推进“强种”“沃田”“增粮”“智机”系列科技行动,有效支撑保障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一是口粮与谷物高产优质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水稻育种实现品质大幅提升,“华浙优261”大幅度提高了超级稻食味优质化率,“中嘉早17”年应用面积稳居南方稻区第一位、米粉加工品质优良。小麦育种突破高产优质兼容瓶颈,优质强筋小麦“中麦895”累计推广5100多万亩,灌浆速率、耐热性居黄淮麦区主栽品种首位。“中麦578”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841.5公斤,面包品质达到进口优质小麦水平。玉米密植技术连创高产纪录,亩产最高达1663.25公斤。大豆品种高产广适支撑大面积扩种,“中黄13”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稳居全国推广面积之首,“中黄”系列品种黑龙江千亩方亩产超250公斤,“中豆63”创南方大豆高产新纪录。二是耕地质量保护和用途管控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支撑东北黑土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旱地、盐碱地、设施农地和后备耕地等“七块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发力护黑土、阻酸化、肥旱地、保水田、改盐碱、强设施、挖潜力。集成典型红壤农田酸化综合防控技术,六省大面积示范,实现粮食增产12%以上;创建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与地力提升技术体系,示范区水稻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建立主要粮食产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关键技术,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2%以上,增产5%以上。全域高精度数字化土壤监测系统全面建成,实现农田利用“天上看、网上查、地上管”,为高标准农田用途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畜禽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白羽肉鸡育种取得零的突破,“广明2号”白羽肉鸡生产性能达到国际水平,肉鸡基因芯片育种技术领跑全球;白羽肉鸭品种打破国外垄断,“中新白羽肉鸭”实现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双高”,国产肉鸭品种出栏量占据国内市场40%;大动物育种突破“卡脖子”制约,自主育成我国首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肉用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细毛羊新品种“高山美利奴”,综合品质国际领先。四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决策支撑取得明显进展。形成完善智库平台体系,逐步建立了“一个顾问团——农业经济与政策顾问团,一个学术平台——农经观察会商会,三个学术机构——海外农业研究中心、战略研究中心、乡村振兴学院,六大智库报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科技进展报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智库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会议指出,十年来,中国农科院全面落实“四个面向”指示精神,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农科院牢记总书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加快推动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一是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基础与前沿领域研究取得多项新突破。十年间,发表论文5.5万篇,其中SCI论文1.7万篇,《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99篇。取得一批重大科学发现,首次发现并克隆了阻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自私基因”,挑战孟德尔遗传定律;建立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技术体系,实现了杂交稻种子克隆理论新突破;破解了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机制;首次发现了产甲烷古菌碳代谢新途径。挖掘一批关键基因,筛选水稻高产基因,可同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缩短水稻生育期,有望使水稻和小麦产量分别提高68.3%和22.6%,生育期分别缩短17天和6天,氮肥利用效率提升56.6%。绘制一批基因图谱,牵头绘制出小麦D基因组精细图;首次获得番茄的图泛基因组,找回了番茄育种中“丢失的遗传力”。二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核心关键技术取得多项新突破。十年间,获得各类科技奖励成果97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63项,占农业领域获奖数量的23.16%。审定农作物品种1933项,其中国家审定品种908项,获得新兽药证书101个。多领域突破种子要害,“中油杂501”冬油菜亩产达419.95公斤、含油量达50.38%,刷新了国内单产和含油量记录;“中甘21”甘蓝成为“高原夏菜”重大品牌,市场占有率60%。加快“机械换人”进程,玉米籽粒直收技术打通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最后瓶颈;水稻育插秧技术与装备破解了双季稻、稻麦稻油轮作季节茬口矛盾;油菜毯状苗移栽机首次解决了油菜高效高密移栽难题。有效支撑“虫口夺粮”攻坚战,开展草地贪夜蛾、盲蝽蟓全链条防控体系建设,摸清草地贪夜蛾迁飞为害规律,构建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体系,为全国联防联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三是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取得多项新突破。农科总动员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派出700多个专家团队、1.2万人次科技人员,辐射带动4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推进共建11个乡村振兴示范县。创新开展“田间课堂”,形成科技助农“桦川模式”。有针对性地派出一流的科技专家,被老百姓称为“土豆姐姐”的金黎平、“蘑菇姑姑”的张金霞两位科学家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一批帮扶专家被誉为“林果县长”“牦牛妈妈”“桃花皇后”“茶叶博士”。建立全天候常态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14个所70多位专家奔赴一线提供抗灾技术服务;2021年秋冬之交,17个所100多位专家奔赴5省69个受灾县开展抢收抢种技术服务;今年派出11个科技小分队、31个科技工作小组到夏粮主产省,开展夺夏粮丰收专项行动。推动科产科企融合发展,构建11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体,“优工联”奶业标识、“CCIA”国棉品牌得到广泛认可。与大北农、中农发、中海油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内蒙古、成都、苏州共建农业科技中心,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十年间,成果转化合同到账金额由3.85亿增长到13.03亿。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保障农业生物安全与食物营养健康取得多项新突破。国家食物营养咨询委员会支撑宏观决策,推动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编制落实。人病兽防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全国累计应用超过700亿羽份高效H5/H7禽流感疫苗,成功阻断H7N9型禽流感向人传播。高通量、高效率、高精度检测技术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进入消费者监管时代,研发出同步检测300多种化学污染物的快检技术,实现速测装备进农场、进菜场、进百姓家。破解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技术难题,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源头破解韭蛆绿色防控难题,“日晒高温覆膜”技术有效解决了“毒韭菜”顽疾。 会议指出,十年来,中国农科院全面推进“两个一流”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农科院牢记总书记“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指示,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进支部建在创新团队,加强党对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农科特色党建体系和监督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创新团队和创新任务上。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团队作战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依托科技创新工程,将全院1026个课题组优化整合为300多个科研团队,稳定支持开展科技创新,十年间,稳定支持经费由2.49亿增长到12.9亿。改项目制为任务制,使命牵引国家队担好国家责。聚焦十大使命、凝练78项任务,举全院之力抓好种子、耕地、生物安全、绿色低碳、农机装备、乡村发展等六件大事。打造国之重器,夯实科技条件基础。国家作物种质库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畜禽种质库获立项批复,建成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集群。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设“一懂两爱”人才培育高地。实施农科英才工程,加强人才引育,新增10位院士,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400多人,每年培养博硕士3000多人,十年间,硕博士招生翻了一倍,在站博士后数量增长了3倍。构建“以我为主”国合新机制,牵头发起G2P国际大科学计划。筹建全球农业首席科学家联盟,成功把农业基因资源阐析列入国际农业科学计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推动科研“放管服”,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和人财物自主权,实施章程管理,优化院所治理体系,现代院所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会议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由跟跑为主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提升,科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中国农科院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指示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农业农村工作定位,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以赴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农业科技人才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和国家农业高端智库。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分之一以上学科和研究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大科学发现增长40%,重大技术突破增长20%,重大科技产品数量增长20%,高水平智库报告翻一番,推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左右。到2035年,形成农业学科领域三分之一全球领先、半数并跑的创新格局,基本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院所的战略目标,支撑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左右。到2050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全球农业科学发展做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主要农业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会议强调,中国农科院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加快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有力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副院长梅旭荣、刘现武,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陈华宁出席会议,院机关各部门、院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会议。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