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穿山甲(黄海 摄) 穿山甲,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广东分布着数量较大的种群。 近年来,广东各地保护穿山甲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 2020年7月3日,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潮州市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举行放归活动,一只中华穿山甲的野外放归特别引人注目。 此前的6月14日,这只中华穿山甲在潮州栖息地受伤并被发现,经过潮州、广州两地多方接力治疗,成功康复并回归自然。 “我在广州陪了它足足20天,日夜观察,生怕出一点差错。幸运的是,它身体恢复得相当快,也许这一别就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工程师侯方晖说。 放生后,从凤凰山布设的监控路线中,发现穿山甲洞穴数十处,并多次拍到穿山甲活动影像,证明潮州有健康的穿山甲种群,且种群还在繁衍,为这个物种的壮大带来曙光。 在广东,发现、救护、放归穿山甲,潮州远非个例。 2018年12月31日,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首次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乌禽嶂拍摄到国内首段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引发广泛关注。 2022年1月11日,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韶关市林业局、乐昌市林业局、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在韶关市开展野生动物放归活动。经过71天“无干扰”救护,穿山甲“乐乐”被放归自然。此前的2021年10月30日晚,它被韶关热心市民朱先生在公路旁发现,随后被护送到乐昌林场,得到救护。 2022年8月,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惊喜地发现拍到了两只穿山甲夜间活动的视频。这是保护区首次发现穿山甲,是自2021年实施“红外相机监测”项目以来的一个重大发现。 “根据监测,广东的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很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彦说。 在江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也均发现中华穿山甲踪迹,表明中华穿山甲在我国多个省份拥有一定规模的繁殖种群,局部地区栖息地质量和连通性较好。 华彦介绍,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2020年6月将穿山甲属所有种调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制定《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监测技术规程》,开展持续监测;2020年7月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统筹国内外穿山甲保护科研力量,强化收容救护档案管理,重点开展野外监测、栖息地修复、收容救护、疾病防控、放归自然等科学研究工作。 近年来的持续监测表明,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质量不断向好,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在种群分布相对集中的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野外,已发现有多个繁殖种群。 保护穿山甲,广东一直在行动。2020年3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省林业局出台一系列配套规范和制度,实施穿山甲等一批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开展就地、迁地保护、繁育和回归野外等工作,以重点物种保护带动其他物种的普遍保护,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采取科学研究、野外监测、建立保护小区、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活动等方式持续加大穿山甲保护拯救力度的同时,为更精准保护中华穿山甲,近年来,广东省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全省穿山甲专项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在韶关、河源、东莞、潮州、惠州、梅州、肇庆、阳江、茂名等地,均发现了穿山甲的新鲜洞穴,并拍摄到了穿山甲活动影像。 目前,广东布局建设野外科学研究台站4个、长期固定监测点20个,基本覆盖了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区。 广东将一如既往全面开展穿山甲保护工作。省林业局将继续实施穿山甲等一批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开展中华穿山甲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和评估、栖息地精准识别与管理、野外种群监测与生态功能评价、救护、人工繁育、迁地保护种群扩繁与野化放归以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等保护和科研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一批野外科研监测、救护繁育、科普宣教基地或台站,促进穿山甲资源的保护与恢复,为突破穿山甲人工繁育关键技术、野外种群复壮提供种群、科技与基础设施保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