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共绘文明自治是关键。金鸡镇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持续将村民自治与乡村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建立“文明积分制”,设立游东东阳村、田心村和五联高坡村为试点。为解决新模式运转下出现的“积分核实难、积极性调动难、标准界定难”等本土问题,金鸡镇以问题为导向,采取三个基本点引导群众从“不想干、不愿干”变为“争着干、要干好”,激活乡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一、解决“难核实”难点,找准“集分”出发点
积分制推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积分难核实、证据难收集等问题。金鸡镇充分利用当地本土人力资源,完善积分制考核工作。一是利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针对年轻党员设立信息上传岗,当年龄大、没有智能机的群众开展“集分”活动时,无职党员到场记录下“集分”过程,避免出现“活干了没人知晓”而打击群众参与积极性的情况。二是设定积分仲裁小组。由村积分评议小组,审核村民上交的积分记录。若村民对评分结果有异议,可向由当地乡贤、道德评价高的村民代表组成的积分仲裁小组提交仲裁申请,避免出现重复申报、错报和误报情况。三是制定积分公示制度。所有文明积分内容在展示栏定期进行公示,采取“每月公示一次,每季公榜一次,每年表彰一次”的规定推动形成文明新风,确保积分结果客观公正。
二、解决“难调动”堵点,找准“宣传”关键点
农村常住人口中老人基数占比较大,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参与村民自治管理意识不强等问题。金鸡镇创新宣传策略,实现村民动员。一是用好“乡情”纽带。除了线上线下常规宣传外,寻找乡贤和德高望重的村民进行“人情”动员,通过乡村关系网络和人情资源的运用实现最大范围地动员村民参与积分制管理。二是激励“自我”兜底。为引导困难群众争当致富户,金鸡镇充分发挥“文明积分制”的强劲内生动力,以量化积分管理助力村民巩固脱贫攻坚结果,不花一分钱能去“文明兑换处”兑换生活物品,提振困难村民“精气神”。三是树立“头雁”形象。发挥新闻媒体舆论作用,推出积分“红黑榜”,对高分者的典型事例进行重点报道,并评选为当季度的流动文明示范户,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增强参与积分制自觉性。
三、解决“难界定”弱点,找准“细化”落脚点
积分制开展过程中,积分核定存在“重工作性质,轻工作程度”情况,只要是同质内容,一律记录相同分数,容易打击工作更卖力村民的积极性。金鸡镇细化考核机制,破解分数界定难题。“贴地气”实行“梯级赋分”,坚持全面综合评价,在“五讲”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及难易程度开展“梯级赋分”,将村民的自治综合表现量化为积分,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让“村里事”成为了“家家事”。
自“文明积分制”试点推广以来,村民自治管理好事244件,兑换出93件“文明奖励”,共有15户家庭被评为流动文明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