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眼里,纺织业是一个夕阳产业。但在开平侨园路,一家毫不起眼的制衣厂今年逆势投资数百万元,建设防护服及口罩生产车间。 红日制衣公司的服装年产量超过500万件。受访者供图 进入盛夏,红日制衣厂区的8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我们每天最多可以生产2万条牛仔裤,生产线基本都满负荷生产。”尽管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该公司管理总监黄国彬仍信心满满:“仅今年上半年,我们接到的订单额就达到去年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二了。” 黄国彬的信心,源于企业长期深耕服装行业的积累。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纷纷在市场上建立起品牌“护城河”,中小企业的产品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红日制衣长期深耕洗水牛仔细分领域,并不断完善产业供应链,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 “我们的产品没有大企业的品牌效应,那就争取成为各大品牌商最好的供应商,让他们都抢着来跟我们合作。”黄国彬说,红日制衣是全棉时代、海澜之家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在双方合作模式中,该公司主要充当的角色是ODM(原始设计制造商)。 与纺织行业常见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相比,业界对ODM的要求更高。对此,黄国彬解释,前者的产品产权在品牌服装手上,制造商在其中仅仅扮演一个加工、制造、生产的角色。“作为ODM,我们不仅拥有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还拥有产品的知识产权。”黄国彬说。 为了持续提升设计能力,红日制衣在国内、国外都建立了独立的设计团队。在此基础上,每个季度该公司都会结合当前的服装流行趋势,提前设计一些款式,供各大品牌服装企业挑选。 拥有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意味着红日制衣可以在产业链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成长空间也比一般的纯代工企业更大。特别是近几年,该公司的产值稳中有升,成为开平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样本之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该公司产值接近7000万元。 一项数据颇能说明红日制衣经营思路的变化:去年,红日制衣出口到国外市场的牛仔裤超过500万件;今年以来,该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已达到数千万元。 “我们去年产值达到2.5亿元,纳税超过1200万元。”谈起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数据,黄国彬如数家珍,“总体而言,出口市场仍是公司的业务主体,但我们也在加大开拓国内市场的力度。”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近两年来,受疫情、新兴市场汇率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一些外贸企业的出口业务受到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少企业主动求变,积极探索出口转内销,其中便包括红日制衣。 瞄准国内消费者,上述企业看中的是内需市场的潜力。“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服装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相信这是长期趋势。”黄国彬介绍,目前该公司已与国内多家品牌服装企业都进行了合作,内销业务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 在服装行业,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存在诸多差异,这也给传统纺织企业的转型带来了不少挑战。而掌握了独立的设计能力,成为红日制衣转战内销市场的重要底气。 “由于每个国家的消费者体形存在差异,我们的设计师在推出新款产品时,都会结合区域市场消费者的特点,制作不同的版型。”黄国彬分析,一般的纯代工企业如果想转战国内市场,由于缺乏独立的设计能力,推出的产品往往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难题。“但我们拥有本土的设计师团队,可以针对国内消费者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款式,转型就相对容易。”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