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则是城市,清一色的骑楼,远比开平老街庞大的洋楼群。沿江的堤东堤西路,里面与之平行的中华路,夹在两条大路间还有一条叫“二马路”的小路,这是与江平行的三横,还有许多纵马路与它们交叉形成城区的路网。赤坎镇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朴味道。因此有“中国第五名古镇”之称
赤坎镇
2016年10月14日,广东省江门市澳门和记娱乐场,菠菜导航网:赤坎镇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赤坎镇地图
小镇概况
地理位置:赤坎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经济开发区内,澳门和记娱乐场,菠菜导航网:中部的潭江之滨,毗邻市区三埠,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上接恩平、阳江,下通江门,广州,北连鹤山、高明、新兴,南往台山,325国道和珠江一级支流——潭江横贯全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地理坐标:北纬N22°19′ 东经E112°34′
面 积: 61.4平方公里
人 口:赤坎镇有常住人口4.6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9万多人。
气 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页岩、砖瓦粘土等用于化工建材原料的非金属矿。植物资源:主要有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植被以岗松、大叶桉、细叶桉、木麻王、果树、落羽杉、水松、湿地松、马尾松为主。动物资源:主要有鸟、鱼、虫、兽,较多的野生动物有石蛤、鳖、蛇、鹧鸪、坑螺等。
旅游景点
南楼
南楼南楼高五层,外面布满弹孔。司徒氏七烈士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25日凭此楼抗击日军,坚守7天7夜的英雄事迹,南楼也因而成为侨乡人民坚贞不屈、为国捐躯的不朽历史见证,开平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景辉楼
景辉楼置身在赤坎镇的欧陆风情街,与赤坎影视楼仅一墙之隔,是了前往参观了解赤坎古镇百年历史的唯一场所,景辉楼是岭南水乡的骑楼,以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而命名。楼高三层,建筑长45米,宽5米,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双客厅、双寝室、双开放式楼梯,垂直天窗,桥式天井,属典型的岭南古镇骑楼民居。
欧陆风情街
赤坎镇的堤西路被誉为欧陆风情街,沿路商铺建筑风格保存良好,充满1920年代的味道。早年旅美、欧的本地华侨带回国外建筑图纸再融合本地传统建筑风格,建造出一批中西合璧的楼房。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楼顶建筑。
图书馆
赤坎镇划分为两大家族的地盘。河东区是司徒族人,河西则是关族。其聚居区内也有外姓人居住,但他们互相之间绝不混住。关氏族人来自福建,始祖关景器于五代后晋开宝七年(974年)因官场失意来到广东,后定居于新会县石牌都谈雅里(今称司前镇)。其第六世祖关兴义迁入赤坎镇,年代不详,估计为北宋的中后期。司徒族人则来自河北邯郸。由于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兵入侵汴梁,司徒族人的先祖南迁至南粤。定居赤坎的则是其第七世祖司徒新唐(1324年—1392年)。随着地区发展,两家也在各方面开始明争暗斗。最初在赤坎设墟的是司徒氏,选定的赶集日期是逢三、八日。后来关族人也将原设于他处的市墟迁至赤坎。两墟一开始便一东一西,直至如今赤坎镇仍分上埠下埠。潭江上有上埠和下埠两座桥,下埠桥是一道分水岭,也就是形成堤东堤西路的分界线,堤东一块全部姓司徒,堤西一块全部姓关。
司徒氏图书馆
1920年,司徒族人开设阅览室。1923年,动工图书馆,1925年,司徒氏图书馆大楼在东堤潭江之滨落成,旅居海外的司徒氏和当地司徒氏共筹得4万多银圆,建筑风格为欧式,建成后馆内藏书逾万册,馆内陈列本族名人事迹,藏品还包括慈禧太后题字等。1926年,再置美国机械钟,上链一次大钟可以运转一周。
关族图书馆
1925年,关族人组成家族图书馆组委会。1927年动工图书馆,1929年建成关族图书馆,矗立在赤坎上埠堤西河畔,与堤东的司徒氏图书馆遥首相望,购买了《四库全书》、《万有文库》、《廿四史》三部作品和选购了德国大钟。
迎龙楼
迎龙楼坐落在澳门和记娱乐场,菠菜导航网:赤坎镇三门里村的迎龙楼,东距澳门和记娱乐场,菠菜导航网:6千米,是澳门和记娱乐场,菠菜导航网:现存最早的碉楼,为关氏家族所建。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关氏家族立村之初,这里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为防洪涝,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起了迎龙楼。它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2m2,砖木结构,楼高11.4m,为全村制高点。楼顶的建筑形体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非常传统,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代表了开平碉楼的早期形态,保存完好。
影视城
2005年建成了赤坎影视城。该城占地6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人民币。早在1939年,就有电影人司徒慧敏在本地拍摄抗日电影《保卫大四邑》。此后陆续有《三家巷》、《香江风云》、《六两金》、《南线大追歼》、《香港的故事》、《阮爱国在香港》等影视作品。从早期红线女表演的粤剧《山乡风云》、1983年拍摄的《廖仲恺》,以及分别于1989年和1994年拍摄由许冠杰主演的香港电影《半斤八两》和成龙、梅艳芳主演的《醉拳Ⅱ》,还有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暗香》、《东山飘雨西关晴》和电影《秋喜》、《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影视作品。
加拿大村
四豪楼
加拿大村位于325国道赤坎镇路段旁,是虾村下属的一个村,“加拿大村”具有浓厚的欧陆风情。楼房底层正面饰以罗马柱,二楼、三楼正面多为3个圆拱,下为圆柱,档房内的神台也建成圆拱形并饰有罗马柱。在门楣、窗台、阳台多处都刻有精美的欧陆式雕花,但许多地方仍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可谓中西合璧。因为全村楼房均为旅居加拿大侨胞所建,故被称为“加拿大村”。村口还有一座碉楼——四豪楼。有浓郁的南洋风格的“春如”庐,门前两棵槟榔树已有80年树龄。
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是赤坎镇的一大特色,全镇共有三公里、约六百座骑楼,当中尤以堤西路一带最壮观,构造也极讲究,几乎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顶,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镶嵌了彩玻璃木窗,石雕精美的小台,淡黄、暗红的外墙。
赤坎镇的骑楼连绵成一片,在小镇中夹道林立,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路、牛圩路等几个路段几乎都由骑楼组成。册内的骑楼有近600座,即便以每座宽5米计,骑楼街的总长度也接近3公里。骑楼通常有四五十米长、3层楼高。沿堤西路向内,中华路等路段的骑楼楼顶装饰逐渐简单,而到了内街牛圩路,骑楼几乎都降为两层,楼顶的装饰也是草草了事。在骑楼街的精华区堤边街道,偶尔有防守的堡垒——碉楼和西式风格的钟楼夹杂骑楼群间 。
赤坎古渡口
第1古渡口:现址位于现晨光小学校门(民主路北)
1至4号码头西起晨光小学至大通街与平安街交接处,全长180米,是赤坎埠最古老的渡口码头,故称古老渡街。该段码头包括晨光小学大门、大通街西北端斜坡出口、大通街西北段中部(此巷因狭窄弯曲,已堵塞)和平安街通民主路的三段踏级;5至10号码头则由大通街中段至井街口,包括大通街中段步级、染房街、东兴街、水仙街、南兴街(旧称米行街)和泥水街。而大通街中段步级,尽处有一井(已弃用),是目前青石踏跺保存最为完整的渡头遗址,甚至当年船只系缆的石墩尚在。
赤坎五大会馆遗址
会馆是旧时同乡人士在外地都会、商埠所设立的馆舍,是供同乡聚会、议事和寄宿的场所。赤坎原为古港埠,清康熙年间废除海禁后,素有航海经商习惯的福建船商载货来赤坎埠贸易,与土民相得,陆续招集同乡来此经营。因闽人引聚渐多,集居一处,乃成福建村及福建街。赤坎与外地商贸往来,福建人开其先河,继而潮、浙、穗及高、雷等地的商船、绅贾接踵而至。随着商贸的发展,清朝年间先后建造了潮州会馆、高州会馆、闽浙会馆、雷阳会馆和广府会馆。
古祠庙
赤坎的古祠庙有水仙庙、白马庙、关帝庙、双宗庙、康公庙、妈祖庙等等
特色小吃
豆腐角
豆腐角是嫩豆腐在平底上稍微煎到半嫩半黄,伴着打烂的鱼肉糜到一块,既有豆腐味又有鱼肉味。
煲仔饭
煲仔饭是广东城乡随处可见的食品,但赤坎款式最多,味道最浓,制法最巧妙,风味最独特,是广式煲仔饭中最地道的。吃煲仔饭,要到赤坎,到赤坎,不可不吃煲仔饭。赤坎的开平巷煲仔饭店又多又集中,经营各种煲仔饭的餐馆沿巷一字排开,有腊肠饭、腊肉饭、腊鸭饭、黄鳝饭、塘虱饭、鳅鱼饭、滑鸡饭、田鸡饭、牛肉饭、海鲜饭等,每到开饭时间,档档各出奇招招徕食客,吆喝声、招呼声不断,场面非常热闹,经常是座无虚席。这些饭店门前均摆开十几个炉火熊熊的炉子,各种馅料摆在门口台子上,任人选择,即点即煮,当面烹调,绝无虚假。看煮煲仔饭,等于看艺术表演,师傅在几十个炉前左右腾挪,双手上下翻飞,不停翻动煲盖,下米、放水、放肉类、放葱花芫荽,操作有条不紊,快而不乱,令人叹为观止。
马冈濑粉
中秋佳节,马冈、龙胜各家各户都有吃濑粉的风俗习惯,因其地方做的濑粉风味独特而传至周边乡镇。马冈濑粉呈圆丝状,洁白,直径3—4毫米,鲜美可口,口感韧滑、较爽。食法是用冷水浸2—3小时后煮食,可加入各种汤水或酱油、花生油拌匀。
赤坎鸭粥
烹制鸭粥要选用上等精米外,在鸭的选用上考究鸭龄、肥瘦均应适中,以保证肉质鲜嫩。烹制时将精米放入水中熬煮,待将熟时再把半熟的鸭肉放入同煮,直至全熟。此粥保持了鸭肉原有的香味,口感清爽,老少皆宜。
还有哪些有特色的地方我们没晒出来吗?欢迎赤坎镇的乡里乡亲参与讨论互动,并为我们提供素材线索。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