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72年前的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49年,新疆迈开了新的发展步伐。在建设新疆的队伍中,有一位开平人,他把新疆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扎根于此30年,为祖国、为新疆的解放、建设和民族团结奉献自己的血与汗、青春与生命。
他是关欧洛。开国上将王震同志曾评价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英勇战斗,以及在党政工作中数十年如一日,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 华侨子弟 ★
自觉走上革命之路
关欧洛(1920—1979),又名关沃荣,开平赤坎中庙现龙里人。“开平是侨乡,华侨集中的地方。他父亲在加拿大开餐馆,比较正派,在华侨里面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关欧洛的妻子穆廉在2011年接受新华网的采访时回忆,关欧洛年少时,其父亲在加拿大挣钱,家里有十亩地,除早早结婚的姐姐外,仅关欧洛一个儿子,关欧洛与母亲一起住在乡下,靠父亲寄的钱和十亩地的粮食过生活。
△《父辈画传》一书中收录关欧洛1952年在南疆军区的免冠照。(图为翻拍)
1933年,关欧洛进入开侨中学读初中。受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激励和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关欧洛后来加入由同为学生的谢永宽等人创办的开侨中学进步读书会“红黑社”,利用课余时间,发动同学们有目的地阅读进步书刊,到城乡各地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组织同学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在开平长沙等地举行抗日游行。
关欧洛从开侨中学毕业后赴广州读高中,期间,和同学组织抗日救亡演出队,通过发传单写标语、演活报剧等形式宣传党的主张、宣传保家卫国,广泛发动民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推动当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1938年6月,关欧洛与谢永宽、邓一飞、方源湜等人在开平赤坎发起成立“开平突击抗日救亡工作团”,并任团长,团员约有50人。在中共开平特别支部的领导下,以抗日救亡为内容,出版《突击》刊物,又通过出墙报、绘宣传画、演活报剧、教群众唱抗日歌曲等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足迹遍及开平赤坎、百合、蚬冈等地,深受群众欢迎。关欧洛当时经常带领团员到群众中去教唱抗日歌曲,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情绪。谢永宽等团员后来回忆起这段岁月,在回忆录中写道:“关沃荣的歌喉很嘹亮,唱得很有感情,如他演唱的《热血》《黄河之恋之歌》《慰劳伤兵歌》等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父亲文雅谦虚、不苟言笑。会游泳、会唱歌、能演戏,还会拉小提琴,但是,当革命需要他走上硝烟弥漫的战场时,他又像勇士一般,英勇顽强地战斗在革命阵地的最前沿。”关欧洛的儿子关丰生在《父辈画传》的《关欧洛篇.不尽柔情应细说》一文中这样形容自己的父亲。1938年,经过党组织审查,时年18岁的关欧洛与邓一飞等人被吸收入党。同年8月,中共开平特支改为中共开平区工委,决定派遣关欧洛、邓一飞、李林等党员赴陕北。同年9月,关欧洛与邓一飞、李林赴陕北洛川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洛川分校学习。
★ 转战南北 ★
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1939年的春天,正是延安繁忙的季节。
穆廉在回忆录《往事掠影》中回忆与关欧洛相遇的时刻。当时,穆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文工队工作。文工队响应“发展生产,丰衣足食”的号召,队员每天一大早怀揣干粮,扛上镢头上山,直到下午太阳偏西,才陆续回到驻地。“一天早上,我们排队准备出发,忽然从宿舍里慌慌张张跑出来一个浓眉大眼的高个子年轻人。我是第一次见到他,估计是新调来的。”穆廉写道。
这个浓眉大眼的高个子年轻人便是关欧洛。他加入文工队后,每次在队里练歌都担任领唱,音域很宽、很高。关欧洛不爱说话,空闲时,大家都爱让他演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夜半歌声》。而在排戏的时候,最开始因为不会讲普通话,关欧洛常常引得大家大笑,后来就由文工队的戏剧教员、副导演田方专门教他学普通话,他学习认真,不耻下问,到四五月已能流利地讲普通话了。
1939年6月,日寇加紧在山西境内的军事进攻,国民党也在全国掀起新的反共高潮,陕甘宁边区形势骤然紧张起来。为了迎战新的斗争局面,中央决定,延安的非战斗部队、学校、机关人员到抗日前线和敌后根据地去参加战斗。关欧洛被分配到总政后勤部工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关欧洛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中央军委警卫营文化教员,军委后勤部政治处干事,军委第二兵工厂副厂长,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秘书处秘书,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一大队参谋,三五九旅参谋处侦察科科长。
△《父辈画传》一书中收录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图为翻拍)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战略主张,中央决定在大决战前夕,由王震、王首道带领三五九旅和一批干部赴华南地区建立和发展新的抗日根据地。关欧洛也被安排跟随三五九旅南下战斗。
离开延安出征前夕,关欧洛重新打起了绑腿,满头黑发剃成了光头,以表远征的决心。临行前,关欧洛将十三块银元交给妻子穆廉,让她在延安把两个孩子带大带好,把自己的身体恢复好。穆廉却找了一条旧军裤,拆下还结实的裤腰,将十三银元缝进去以便关欧洛系在腰上,想留作他长途行军时使用。二人争来争去,最后穆廉只好给他缝了七块银元,娘仨留下六块。
“想着胜利,只有胜利,才有重逢。我们一定会重逢!”1944年11月9日,关欧洛告别妻儿,跟随部队出征,跋山涉水,先后转战于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
1945年秋,部队到达粤北南雄,为了摸清敌情为指挥员提供决策依据,部队需要懂粤语的干部当翻译。作为广东人的关欧洛通晓粤语,因此担起了侦察工作。侦察员的活动多在部队休息待命时进行,化装抓俘虏,了解敌情或侦察行军路线。部队行动时侦察队要走在最前面,部队宿营时侦察队要放出警戒,由于早出晚归,常常赶不上吃饭和休息,饿了找炊事员要块锅巴吃就算一顿饭,困了随便找地方打个盹,战友都戏称关欧洛为“锅巴科长”。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关欧洛随三五九旅从中原地区突围北返。
穆廉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详细介绍了丈夫当年突围北返时所经历的种种。突围比原来南下的时候更艰苦,国民党军队步步紧追。其间,部队常常在夜间跋山涉水急行军,加之补给困难,同志们食不果腹。有时在高山宿营,只好挨饿受冻,遇上河水暴涨,没有船只,就徒步涉水,有的同志随浪流去,再未生还,部队中很多同志都被病痛缠身。
最困难的是渡丹江时,丹江当时正值夏季,河水猛涨,有两三米深,大部队过丹江很困难。那时,关欧洛和他侦察队里会水的同志组成了探路组,下到河里看看哪个地方水浅,部队可以涉水而过,哪个地方水深,需把电线拧成绳子,两岸拉上,保证一些人拉着绳索过去……
△《父辈画传》一书中收录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晋绥人民向王震将军领导的三五九旅杨一青任团长的七一七团赠送的锦旗。(图为翻拍)
同年8月底,历尽艰难险阻,部队进入陕甘宁边区,终于胜利完成突围北返任务。回到延安后,毛主席亲自接见王震同志和部队团以上的干部,祝贺他们胜利归来,称他们经历了第二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三五九旅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旗帜将来要插到北平的城楼上。
△《父辈画传》一书中收录关欧洛1946年秋随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后与夫人穆廉、长子关丰生、次子关建南的合影。(图为翻拍)
关欧洛回家了。穆廉在自传《往事掠影》中写道,当年9月30日中午,关欧洛拄着条木棍、斜戴着帽子、半卷着裤腿,脚上腿上包着纱布、涂着消毒红药水,他以一位黝黑的跛脚军人的形象,带着胜利回到延安与妻儿重逢。
△《父辈画传》一书中收录西北野战军二纵队1948年12月于合阳休整期间,三五九旅政治部干部的合影,后排右一为关欧洛。(图为翻拍)
解放战争时期,关欧洛历任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部二科科长,二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整个南下北返战斗以及保卫延安等战役和西北解放战争中,关欧洛自始至终战斗在第一线。
★ 扎根新疆 ★
呕心沥血建设第二故乡
“新疆有长期和我一起工作的各族战友、同事,有我的亲人,有我的家,新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和新疆各族人民在一起!”1978年,罹患肺癌的关欧洛在北京住院治疗,刚结束部分化疗,他便坚决要求返回新疆,回到那片他扎根近30年的土地。
△《父辈画传》一书中收录1949年11月,关欧洛与夫人穆廉在进军新疆途中在焉耆相遇时合影。(图为翻拍)
时间回拨到1949年,当时,关欧洛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进军新疆,同年底进驻南疆喀什。从此,他脱下军装,在天山南麓定居下来,从事地方工作,和各族人民共同保卫新疆,建设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后,关欧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疆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南疆区党委土改训练班主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文教部副部长、文教政治部主任、宣传部副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局党组书记、科委主任等职务。
在新疆工作期间,关欧洛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公开批评那些不符合新疆实际、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毫不留情地与分裂主义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
《父辈画传》中记载了关欧洛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的事迹。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时,关欧洛正巧在伊犁调研,他呼吁大家要以民族团结和大局稳定为重,必须迅速平息暴力事件。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关欧洛指挥武装力量击毙不听警告、带头行凶的犯罪分子。书中写道:“(关欧洛)为迅速平息伊犁暴力事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稳定新疆全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父辈画传》一书中收录1964年,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第一期业余作者读书会合影。前排右六为时任自治区文教办副主任关欧洛。(图为翻拍)
此外,关欧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政部门工作多年,长期奋战在宣传、文教、体育、卫生等领域。
“对知识分子要像乘飞机怀抱暖水瓶那样倍加爱护。”关欧洛曾这样表达对知识分子的器重。为了发展新疆的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他非常看重各民族的知识分子,特别重视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工作。直至关欧洛逝世后,在他的追悼会上,有同志缅怀他“是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医务工作者的知心朋友。”如今,曾受到过他的关心和爱护的许多同志大多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为新疆各族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77年,关欧洛确诊罹患肺癌,他被迫离开工作岗位,辗转到北京接受治疗。面对疾病,他泰然处之,但他始终记挂着新疆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1978年7月,关欧洛如愿回到新疆,次年春,他病势加重,在病床上多次和子女说新疆是个好地方,在弥留之际,仍然以不能为新疆各族人民多作贡献而引以为憾。
1979年3月13日,关欧洛在乌鲁木齐病逝,终年59岁。扎根新疆30年,关欧洛为维护新疆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新疆的繁荣,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