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司徒兆光先生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80岁。司徒兆光先生是前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之子。而司徒慧敏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祖籍赤坎镇永坚楼东村。
赤坎古镇人文底蕴深厚、华侨文化浓郁,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孕育包括著名爱国侨领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在内的一大批名人名家,还有中国革命战争摄影创始人沙飞(司徒传),著名电影艺术家、前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受到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的中国有声电影开拓者关文清、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抗日爱国艺人关德兴、中国首位手提琴制造者司徒梦岩、著名画家司徒乔、著名作曲家胡均等数十位享誉艺坛的名家大腕。他们在戏曲、电影、摄影、音乐、书画、雕塑等艺术领域卓有建树,独领风骚。关族与司徒氏两大宗族数百年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赤坎宗族文化。
司徒兆光先生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61-196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从师著名雕塑家米·康·阿尼库申教授。1966年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曾为国家培养出大批艺术精英人才,也曾为中国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的建设推广做出重大贡献,很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惊闻司徒兆光先生逝世的噩耗,大家为司徒兆光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谈到,司徒兆光先生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优秀雕塑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为中国雕塑事业和雕塑教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司徒先生早年赴前苏联留学,形成了坚实的雕塑造型功底,他留学期间的一批“雕塑体”的素描在美术教育中曾引起广泛影响。在创作上,他吸收融汇欧洲古典雕塑的优长和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经验,作品富有刚强雄健的艺术语言,更有深沉含蓄的内在意蕴。他关注现实,深入生活,注重雕塑的公共文化意义,在艺术质量上精益求精。他的人物肖像雕塑将“写实”与“传神”融为一体,尤其注重塑造刻画人物的性格、气质与精神,创作的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朱德、廖承志、贺龙、郭沫若、马寅初、梁思成等一大批肖像雕塑犹如凝固的人物传记和静穆的生命形象,富有经典感和永恒性,是新中国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
近日,司徒兆光先生的亲属和赤坎镇一位干部交流中说到,司徒兆光先生罹患帕金森症18年了。虽然得了病,但一直坚持创作。“他坚持做大的雕塑作品直到2010年,虽然那时已病得一天里只有下午三四点清醒,他会抓住老天这一点点可怜的眷顾,在工作室一直忙到突然不能动了。”
“司徒兆光先生行走已非常困难,但让大家惊讶的是,他自己独自爬上梯子,去完成两米高塑像的顶部。”司徒兆光先生外甥女说,司徒兆光先生一生低调、谦和、沉静,有自己的坚持。
“郭沫若的女儿请他为郭沬若故居塑像,要求几个月完成,他说,若赶时间,我就不做。为赋予雕像魂魄,他走访了众多郭沬若的亲友,或站或坐的各种小稿做了几十个,最终耗时三年完成。”
司徒兆光先生在为郭老纪念馆塑像以前,先在纪念馆里给大家放了很多莫斯科城市雕塑的幻灯片,考虑要让这次创作的郭老塑像非常自然地融入故居的环境,并使纪念馆的外行们也能充分接受和理解这个想法。同时他又在郭老各时期的生活照里选择了一个很放松很随意的坐姿来作塑像的模本。讨论小样时,有人提出过,人们从没在正式场合看到郭老“翘二郎腿”,是否考虑改换一个姿势?司徒先生大胆地坚持了原来的设想。
这件作品于1988年6月落成,铜像下面有个20cm的红色磨光花岗岩基座,四周被绿荫环绕,前面是郭老栽种的银杏树、白皮松,身后有郭老喜爱的藤萝和牡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经和他朝夕相处。纪念馆开馆以来,有无数观众和这件作品零距离接触,站在基座上,依偎在郭老身边合影,留下难忘纪念。
司徒兆光先生是赤坎人的骄傲,他的艺术人生已如他塑造的永恒形象,让我们永远铭记!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