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学宫,位于开平300多年县治古城——苍城东门街,占地面积6683.9平方米,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开平现存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群,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学宫,是古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学宫"一词,始于西周时期,最有名的,比如“稷下学宫”。 自儒家文化盛行中华以来,各朝各地兴修孔子庙,祭祀孔子。唐朝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其庙为文宣王庙,后简称为文庙。旧时,全国许多地方在县一级城镇都会修文庙,同时,在文庙内设学宫,供儒生学习。 所以,学宫之义,后来成为了县学和文庙的总称,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是地方育才祀圣基地。 开平学宫,始建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时为福建长乐人高子翼任开平知县,他与训导祁士骅倡建开平学宫。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建成大成殿一座。自此,至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建成苍城试院,开平学宫从无到有,前后经过了168年,才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新学开始盛行,开平学宫的考试院、训导署等改为开平县立两等小学。上世纪40年代后期,小学改为开平简易师范附属小学,后改名为苍城小学,1952年将此校迁至苍城南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平学宫由县政府交苍城粮管所使用。1982年,开平学宫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开平学宫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开平文教,始盛于斯。开平学宫,是开平教育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开平学宫,曾培育出485人考取了功名,其中考取进士有5人,考取举人有140人,考取贡生(秀才)有340人。同时,还为各地区的启蒙教育输送了大量的师资,对整个开平的文化教育带来了连锁反应,从而提高了开平地区的整体文化水平。 开平学宫,所体现的“崇师、尚学”精神,影响深远。旧时开平,乃至今日之开平,文蕴深厚、教育先进、政治清明、民风上进,都与开平学宫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 开平学宫,是开平人共同的“祖业”,保护、修缮、开发、利用,正当其时。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