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里用青砖和红砖这样搭配比较好……”近段时间的儒东,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讨论声,在这悠闲宁静的乡村中显得格外悦耳撩人。走近细看,您会发现这里又变了样,争奇斗艳的各类鲜花、沉淀历史气息的古老建筑,碰撞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火花。
这番实实在在的“蝶变”,是儒东村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为抓手,始终践行“党建引领”,发动干群共同参与,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从“一处美”到“一片美”的华丽蜕变。
顶层设计,带头推进
“早几年的汤边村已经算是儒东自然村中“硬件”建设比较好的村了,但还是有许多乱搭乱建的栏舍和乱堆乱放的杂物,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难度超乎想象。”儒东的村干部直言,乡村振兴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变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又要留住乡愁,更要留住记忆,还要考虑带动村民发展经济等,困扰乡村发展多年的难题都亟待儒东村解决。
“有条件就干,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干。”儒东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交流、整合、规划……在村干部不断与村民沟通、组织外出学习吸收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儒东村慢慢摸索总结出自己的工作重点:以汤边村作为示范点,把村内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富有建筑特色却闲置已久的洋楼等“沉睡资产”,统统都挖掘联系起来,绘制独特的乡村发展规划路线图。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奋斗目标既定,下一步便是要加把劲抓落实。在村干部、党员、村主任、村委的带动下,大家齐心协力拆掉废旧栏舍,清理杂草杂物,翻松土壤,种下鲜花。短短三天时间,便建成了一大片干净整洁、别具特色的“文化园”,一改过去杂草丛生的旧面貌,一下子成为汤边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完成后,村内违规占用的土地重新收归集体并被开发利用,通过打包出租的方式赚取了一定的利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使村民对振兴乡村的热情更加高涨。
创新突破,群众参与
汤边村的人文资源非常深厚,为了打造属于自己本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盘活村内的闲置空间,汤边村改变了以往大修大建、“千村一面”的乡村改造方法。结合当地的华侨文化和建筑文化, “见缝插针”地进行农村“四小园”建设,既保留住了乡愁记忆,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走出一条美丽乡村的新路子。
“没想到这些废弃的砖瓦缸埕,这样摆放一下也能如此好看。”村民们纷纷感叹。在新建成的汤边村文化园内,清拆出来的旧砖瓦、旧缸埕、旧农具与现代建筑材料砌砖相结合,通过别出心裁的构思、创造,把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呈现出充满乡土气息、简朴自然、新奇有趣的乡村景观。
村民们看到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深受鼓舞,对振兴乡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更高了。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志愿加入到汤边村的乡村建设工作中去。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长居海外的华侨集体募款捐钱回来,村里的居民有的贡献自己种植的花花草草,装点乡村公园环境;有的则发挥自己的工艺技能,为美化乡村公园设计出力;还有的利用空余时间打理清扫公园,大家都为推动汤边村的建设发展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种群策群力,全民参与的模式驱动下,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建设,就打造出一片具有新农村特色的儒东历史文化景点,为村民和乡贤开辟了游玩和休憩放松的新去处。
抓住机遇,充分发展
村内的环境变美了,村民参与建设的热情变高了,乡村振兴逐渐得到乡贤和村民的认可和支持。儒东村趁热打铁,抓紧机会,积极探索适合本土发展的农业新业态。如,种植火龙果、木瓜、番茄等有机农产品,传承制作咸汤圆、糍、手包粽等小吃技艺,结合各类活动对儒东产品、儒东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儒东美食”、“儒东文化”便迅速出现在大众视野。
“前段时间我们还接待了一群外国友人,让他们尝到了儒东本土的农家糍味道,他们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赞扬。”村干部回忆道。就是这样,儒东主动把握机遇,不断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领略这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和乡村景观,从而感受到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然而乡村的发展和振兴不能缺少人才。儒东村希望外出打工的乡贤、村民每次回家,都能真切感受到乡村发展的变化,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从而吸引人才回家扎根,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让昔日沉寂的乡村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
相关附件: